腹腔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益智玩具引发的灾难,儿童误食事件频发 [复制链接]

1#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hospital/1027/detail/

或许每个人童年玩耍的回忆中都有一块磁铁吧,那时候的磁铁通常是从喇叭里拆出来的,是黑色的环形的,并且通常轮到小朋友手里的时候甚至已经不是完整的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黑色的大块磁铁已经比较少在生活中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表面泛着金属光泽的小块稀土磁铁,应用最广的是钕磁铁。

它们不仅仅被塞进了最新的智能手机里,也同时出现在了一些高档的包装盒磁吸结构里,因为它磁性足够强,在小体积下也能够实现很多功能。

当然,也有人想起了当初的童趣,小时候拿着一块又黑又大磁性还不算强的磁铁都能玩一整天,现在用稀土磁铁岂不是鸟枪换炮?

早在年之前,市场上就已经有一些用钕磁铁小球做成的玩具,这种玩具其实还蛮有创意的,它既有积木的特性又能相互吸引固定,不玩的时候也非常方便收纳。

随着网络视频的兴起,就开始有人拍摄用这种磁铁小球玩具配装出创意形状的视频,一般会冠以“解压视频”或“强迫症福利”等等标题,相信大家都看过。

美国的一位年轻人克雷格·扎克通过这些视频嗅到了商机,他和商业伙伴成立了新的公司,从中国进口磁铁小球,将它们包装成益智玩具产品,命名为“巴克球”。

巴克球这个名字的来历的确称得上益智了,它来自于富勒烯的发现者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Fuller),巴克球(Buckyballs)本来也是富勒烯的一个别称,中文中也有类似的足球碳别称。

富勒烯分子模型

很快巴克球开始热销,但很快问题也就开始出现。年1月,一个巴克球的经销商的2岁儿子不慎吞下了两颗巴克球,所幸最后没有造成任何伤害,但这已是灾难的前奏。

对于这种体积较小的玩具,对幼儿的潜在危险是显而易见的。6个月-4岁的孩子很喜欢随手抓起身边的物品放进口中,容易发生误食。

一般来说,误食异物容易造成窒息或者消化道损伤,因此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做了一些规避风险的设计,比如笔帽中间一般会留有孔隙,片状薄荷糖也会在中间打孔。

婴幼儿常接触的玩具用品也都会设计得更圆润,防止碰撞或者被吞食后损伤消化道。按理来说巴克球表面光滑圆润,体积也只有*豆大小,不至于对消化道造成损伤吧。

的确,单从外形上看巴克球是相对安全的,即便被误食也能够顺利被排出体外,但问题就出在巴克球的强磁性。

如果孩子仅仅吞入了一枚巴克球,那么便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一次吞入几枚吸在一起的巴克球问题也不严重,因为它们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前面提到经销商儿子的案例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可是当孩子分多次吞入多枚巴克球,进入消化道后,原本分散的巴克球因为强磁性互相吸引,距离大概在3.5-4.6厘米就能互相吸引,很容易出现隔着肠壁相吸的情况。

由于钕磁铁吸力较大,一旦夹着肠管组织相吸,基本没有自行分开的可能,可快速导致肠壁受压缺血、坏死、穿孔,最终引发腹膜炎或腹腔脓肿,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磁铁吞下的时间不长,位于胃部或小肠的上部,可以通过内窥镜将其夹出,但如果落入了更远的小肠或大肠,那就需要进行手术。

然而由于误吞异物的磁场强度、数量和先后吞下的时间间隔不同,早期患儿可能并无明显的症状。加上家长及医务人员对磁性异物的危害认识不足,很容易导致延误治疗。

因此当这种磁性益智玩具热销时,相关的伤害事件屡见不鲜,尽管这种玩具是给成年人设计的。由于巴克球在商业上的成功,这种玩具在商业杂志上的曝光度越来越高,在年的圣诞节,成为了热门的礼物选择之一。

热销过后便是灾难,年的上半年,各种误食巴克球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华盛顿邮报刊登一篇关于10岁小女孩梅雷迪斯·德尔普雷特吞下2颗巴克球后住院的文章,当时她拿着巴克球模仿穿舌环的样子。

随后,早安美国和今日报道了3岁女孩佩顿·布什内尔的故事,她的父母因怀疑孩医院,结果经过医生的检查后怀疑是吞食了异物。

第一次X光检查发现小女孩体内有一串像是手链一样的金属异物,起初怀疑是检查时带入的物品,但第二次X光检查仍然如此。

3岁的布什内尔吞下了37颗巴克球,这些巴克球是他父亲购买的,平时主要放在公司的桌面上把玩,但也会带回家里,最终导致了女儿的意外。

幸好经过医生谨慎的手术,37颗巴克球被全部取出,小女孩的消化道损伤也在两周后痊愈。

佩顿·布什内尔体内的37颗巴克球

可是这种意外并不是都像以上这样有惊无险的,同样是在年,22个月大的布莱隆·乔丹意外吞下了8颗磁铁小球,最终被切除了大约12厘米的小肠,这导致他一生都需要通过胸管进食和通过结肠造瘘袋排泄。

因误食磁铁受伤的布莱隆·乔丹

当然,也有导致死亡的恶性事件,这些病例引起了很多医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