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货自救指南你可能去了个假的徐家汇DT [复制链接]

1#

这是一份不一样的美食图谱,更是一部昔日数码王国自我救赎的数据编年史。跟随产业更迭进行艰难改造后,徐家汇商圈重新展露出城市综合商业中心的肌理,却也在美食配套上常被吐槽,这激发了DT君用大数据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本文有6张数据图,读完需要5分钟,但如果你肚子正饿,请拉到最后直接看指南。

文/唐也钦

为何在徐家汇觅食艰难

在DT君日前发起的“你最想看哪个站点的美食攻略”投票中,徐家汇站遥遥领先,打败了另外12个中心站点;但与此同时,群众们也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众望所归又颇有点众怨所向的意思。

其实徐家汇在美食上有些传统,当年港汇、美罗城连影都没有的时候,就有一整幢楼都是全球风味餐厅的“大千美食林”,霸占了很多老上海人的美食记忆。如今这是怎么了?

徐家汇站由1号、9号与11号三线交汇形成,22个出站口傲视群雄,在DT君的城市站点综合评级中进了最高级。单看大众点评餐厅数据,不管是餐厅总量还是好餐厅的占比(评论数量超过,各评分均超过7.5分),都排在第一梯队,这种群众纷纷求助的情况其实不应该。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把同样资质的南京西路与中山公园拉出来一起看看,原因就很明显了。

我们用各站点早高峰地铁的净增人流除以周边餐厅数量,粗暴地评估了一下三个站点的单间餐厅负荷度。中山公园单间餐厅负荷为15,南京西路单间餐厅负荷为11,而徐家汇的单间餐厅负荷量高达67。徐家汇确实已经有一流的餐饮配置,但跟顶级的人流比起来,明显不够。

DT君大显身手的时机到了。如何在徐家汇觅到好食?我们会先介绍一些从数据里发现的普适规则,然后对徐家汇几大餐饮势力区进行详细剖析,群众们可自行对号入座。

元之上,你吃的就不是味道而是环境了

不管买啥,DT君最关心的就是性价比。餐厅之“性”,不外乎口味、服务以及环境。我们把大众点评上徐家汇站周边各餐厅的口味、服务与环境评分,分别与人均价格建了一个简单的OLS回归模型(想看模型的请移步附录)。

结果呢,DT君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徐家汇美食“潜规则”。比如排除评论数量的影响之后,餐厅的口味、服务与环境每增加1分,人均价格就分别增加35.9元、33.9元与41.1元;而再进一步剔除三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后,就只有“环境”这个因素还存在显著性影响了。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当我们想花更多钱吃到更好的东西,实际上是在为环境付费;而商家想提升档次,好好装修才是正经事。

为了观察这几个因素与价格之间更具体的关系,我们进一步拉了个QR回归(分位数回归),观察在各个不同价位上,各项“性”对于人均价格的影响。

结果如上图,元是一个分水岭,80%的徐家汇餐厅的人均价格都低于这个点,大概可以理解为徐家汇美食界的奢侈分界点。超过这个价位之后,环境对于价格的影响急剧上升。

而且,人均消费高于元的店,基本都遵循“服务打分越差,价格越高”的趋势。大概是因为选择奢侈餐厅的人对于服务要求更高,很难达到顾客的期望值吧。

当然,知晓以上潜规则,还只能帮你在徐家汇成为一名貌似理性的吃货。想要真正打破徐家汇觅食艰难的魔咒,还是要跟随DT君,将大数据更具体而微得切入几大美食势力区,编制一份不一样的美食图谱。

按照步行通达度、买买买风格、餐厅聚集度等条件,我们把徐家汇站点周边划分为三大美食势力区,分别是数码势力区、地铁三角区与交大势力区。势力区的名字其实都是DT君编出来的,它们的分布见下图,特点见下文:

数码势力区: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数码势力区对应曾经辉煌的数码广场。1号线的5个进出站口再加上天钥桥路和肇嘉浜路,一起围出了徐家汇餐厅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

DT君命名该区域时,在“美罗”与“数码”间犹豫了挺久,前者代表当下,后者意味过去。最终选择“数码”是因为,尽管美罗城试图用7年的时间一点点撕下这个标签,还是没有完全改变大家的刻板印象。

从9年清退B1层的百脑汇,到年百脑汇最后一层撤柜,美罗城努力向文化商业方向转型,大量风格独特的餐饮业态陆续进驻。但徐家汇站9号口前的这个广场,至今贴着“数码”两字;而大众点评上夸赞美罗城有特色的言论之间,永远夹杂着买数码产品被坑的抱怨。

不过,DT君挺看好美罗城,毕竟在成为数码城之前,这块地上可是立起过霸占不少上海人美食记忆的大千美食林;这一波升级改造的也走在了前面。

根据大众点评数据,美罗城目前是徐家汇最大的餐饮集中地,9层楼中有1/3的店面是餐厅,以家遥遥领先。

几乎每5家餐厅中就有2家堪称优质,其中最强势的是甜点、饮品与西餐,主要分布在B1与4楼。其余不管是人均元以下的川湘鲁粤还是更往上走的日料,各有撑得起场面的代表,均匀分布在每个楼层,好评跟饭点门口排的队伍一样长,明显能看得出运营方的精挑细选。

将美罗城的餐厅名单拿出来看,烂大街的同款很少,贴“特色”与“文化”标签的意图非常明显,恨不能拉到梁朝伟向你低语,“喂,不如我们从头来过”。配上剧场与书店,直击与众不同劈文艺的老中青年们。

DT君设身想了下美罗城希望构建的体验场景,不管是要去看话剧、看电影,还是在大众书局里翻翻书,终归需要在“茶阁里的猫眼石”买杯奶茶,在“度小月”约个饭,更甚者上楼至“花隐日式怀石料理”享受大餐,才算是完成一整套体验,成全了仪式感。

(图片说明:美罗城内的剧场)

相隔不远的汇联商厦则属于接地气那一挂,4楼是汇吃汇喝美食广场,冒菜、重庆小面、麻辣香锅这些街头霸王都在。评分不是太高,评论数也不多——为无甚追求的速食人群而生。

除了上述两家,中金国际广场里百脑汇2期的B1层也有几家餐厅,听起来都挺熟悉:大咀茶餐厅、宝寿司、红唇串串香、詹姆士芝士排骨。像从任意一家普通商场照搬了一层过来,有些无趣。但是对于专程过来买个大疆无人机的青年,怀着终于圆梦的小雀跃,吃着这些都在合格线上的餐厅,也是足够美味了。

地铁三角区:逛吃逛吃的幸福生活

顾名思义,地铁三角区是三条地铁线路的交叉及其延伸区,涵盖了徐家汇最核心的几家商场,餐饮定位也是传统购物中心的标配场景:逛吃逛吃。要么是逛累了走不动,刚好餐厅门口排队有椅子坐,干脆休息下顺便吃个饭吧;要么就是来吃饭一看排了上百号人,要不先去逛逛吧。

重点说说港汇恒隆广场吧,这是徐家汇地铁站周边仅次于美罗城的美食聚集地,优质餐厅的比例也是2/5,但数量只有美罗城的6成,餐饮结构带着老牌购物中心的气质,中规中矩。

这家“全中国20年来最好的购物中心之一”在餐饮这件事上没啥野心,优质的餐厅主要涵盖了西餐、日料、本帮江浙菜、川菜、火锅、湘菜这种传统老八股,价格基本维持在以上。小吃甜点与饮品的品牌也大多是爆款,Godiva已算是比较特别的了,其余如“满记甜品”、“鲜芋仙”、“哈根达斯”、“快乐柠檬”、“西树泡芙”等,基本是优质品牌连锁的安全牌。

从港汇再往北走一些的百联,相对港汇均价略低、餐饮竞争出牌也更加稳健,一共就十几家餐厅,还引入了海底捞、查理士、外婆家这种传统大杀器。

大杀器自然是保险的,可餐厅总数不多而大杀器太多,副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百联的餐厅在点评上人气居高不下,排队盛况也一样高企。DT君多少能理解这种情况,倒不是说来百联购物的人更多,而是靠近交大,大杀器对学生吸引力还是挺高的。

太平洋百货是利用有限资源做出亮点的好例子。餐厅数量并不多,B1楼放置小吃快餐,8楼放置正餐,整体均分在本区域算是最低,但一两家爆红的精品还是让这个地方没那么乏味,比如本帮江浙菜桃花山庄与日料蟹的岡田屋,人气与好评齐飞。

旁边的汇金百货应该也是想走这个路线,希望平庸中可以打造出一些亮点,不过惊喜没有隔壁那么大,5楼的香草山西餐与8楼的赤坂亭炭火烧肉,再加上B1的甜点PONY,都算是可以专程跑一趟的餐厅。

将衡山路拉进这个势力区,主要是考虑到步行通达度比较好。从餐饮整体风格来说,其实跟上述购物中心或百货不太匹配。衡山路上的衡山坊,餐厅数量不多,但却拯救了这一区域整体比较乏味的美食格局。西餐为主,颇有小资气息,适合劈情操人群,比如川菜叫“椒羞”,西餐叫“女枪手”,日料叫“洞爷湖”。除了洞爷湖,其他的价位也跟港汇差不了很多,而且远没有港汇排队那么夸张。

交大势力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把这一片划出一个单独势力区,完全是出于DT君的私心与矫情,跟上述小标题表达的情感一致。其实不管是按照餐厅规模还是餐厅档次,拿出来作为美食推荐,都显得有些对不住前面的大佬们。

交大周边的餐厅就是一直以来学校边小馆子该有的样子,餐饮主要构成为小吃快餐,散落在各种小街道上,大部分的人均价格在30元以下,品类集中在面馆、烧烤、汤包、麻辣烫……

不过,对于吃腻了购物中心式拥挤餐厅的社会青年,偶尔想要回味下大学记忆,吃吃小饭馆,逛逛大学校园,也是一种生活趣味。

当然,对于常年吃着小饭馆,搬砖后偶尔想要改善一下伙食的交大同学们,DT君也有推荐。

在交大势力区中靠近衡山路这边,我们捞出了几家优质好店,比如说藏在洋房里的本帮菜正宜丰,以及低调立在街边的西餐JupiterBistroBar。不管是价格还是画风,都跟附近的店悬殊很大,接的是衡山路画风。

除此之外,周边并没有多少合适的选择,还是得往地铁站的方向走,与虹桥路地铁站比起来,徐家汇这边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即使这种改善只是想喝杯还不错的奶茶。跟其他高校不太一样,交大周边竟然没有饮品店泛滥,仅有一家并不那么常见的浮生若茶。想想,为了一杯奶茶专程去一趟地铁站,不管在徐家汇地铁站买快乐柠檬、摆花街,还是去虹桥路地铁站买“一点点”,都挺有仪式感的。

势力区都挺好?突然觉得自己去了个假的徐家汇

DT君完成上述势力区餐饮剖析后,喜滋滋拿去给常在徐家汇游荡的小伙伴求打赏,得到对方“万万没想到”的震惊回复,他觉得自己大概混了一个假的徐家汇:哪有你写的那么好!

这种诡异的感知偏差,除了源于前面我们提到的供需不匹配,背后更多是老大哥转型尚未成功的小尴尬,说起来是一部商圈悲喜史。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徐家汇成为上海西南部第一大地铁站点,三条地铁线路在这里交汇形成*金三角,大型百货商店相继落成,开启了之后近10年的辉煌期。四通八达的地铁拉来了买配件、逛商场的人流,百货们与数码广场们守在不同的地铁出站方位口,势力区里各有各的热闹。

(图片说明:徐家汇全景图)

直到几年前电子商务带来冲击,线下消费越来越拼体验。反应灵敏的徐家汇倒是很早便开始调整经营,但整体推进没那么容易。深度转型走特色体验路线的美罗城,不负众望成为徐家汇当下最受欢迎的商业体,但它的体量太小,带不起整个商圈的形象逆转。

当然,有人建议配套更多商业,但周边已经发展成熟,再腾挪不出更多土地——要增加餐饮或者其他体验型配套,只能从原有的商业里挪出位置来。可是,老牌购物中心们,多年来习惯了中规中矩,掉头比较慢。

其次,徐家汇商圈紧紧团结在地铁站周围,其曾经作为交通枢纽荣光的复杂交通情况,现在却成为二次发展的障碍。这种“在地面上行走容易紧张,在地下行走容易迷路”的步行体验,成了破坏其想贴的“文化”+“消费”标签一大利器。

不过,看看徐家汇为了改善步行体验正在的空中走廊,再看看难产十几年终于看到点动工希望的徐家汇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我们可以继续期待徐家汇的自我救赎之路。

别难过,这有你们要的美食指南

不管未来会不会更好,当下的需求得先解决了。我们最后愉快地献上不负责任的、不好吃不能怪我的徐家汇觅食指南:

①只想经济又快速地解决一顿饭,除了能下咽没啥更多要求,那汇联商厦、美罗城6楼以及交大附近的小馆子,都是速战速决的选择,其中汇联商厦4楼的“汇吃汇喝美食广场”评分还不错,整体进入优质名单;如果还对口味有更多追求,可以去美罗城B1楼的“鮨士道”买点大受好评的寿司,唯一缺点就是没法堂食。

②想吃一顿价格适中的正餐,美罗城、港汇、汇金、百联甚至是百脑汇都能满足需求。其中美罗城的选择最多,从中到西应有尽有,且不是购物中心常见品牌,但家家人气都旺,没预约的话肯定排长队;转头去港汇的“望湘园”?DT君也是要拦一下你的,一样是长队;大家不妨再往外走走,百联的“美式海*锅”与“喜来稀肉”、衡山坊的“椒羞”与“女枪手”、交大附近的“JupiterBistroBar”以及百脑汇5楼的韩料,都是优质餐厅,排队情况应该尚可接受。

③想体验下更高级的仪式感,那美罗城8楼的“花隐日式怀石料理”与“慕·法式铁板烧lamu”、太平洋百货8楼的“蟹的岡田屋”都是群众投出来的高分热门选择;港汇6楼与1楼的几家餐厅没前三个那么优质,但也还不错;还是会推荐衡山坊的“洞爷湖TOYAKO怀石料理店”,往外多走几步,发现一片小小新天地。

④逛街时想买点奶茶甜点,美罗城是最好的选择,1楼有“聪少甜品”、“贝赛斯冰淇淋”与“辻利”,3楼有“四云奶盖贡茶”,5楼有“茶阁里的猫眼石”;除此之外,百脑汇的”50岚”与交大附近的“PONY”都值得推荐。

(联系本文作者唐也钦:tangyeqin

yicai.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