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医的说法,分为外风和内风,一般来说,是指内风。
现代临床上,中风又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前者的发病率较后者高,约80%患者为缺血性脑中风,又被称为脑梗塞。
中风的突发性很强,且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一旦有人患上中风,即便不死,也会留下后遗症,后期康复需要人照顾,也需要药物维持病情。
总之,“一人中风,全家受累”。
42岁的王先生是个开餐馆的,平时店里挺忙,不管他有多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改善一下伙食,吃点肉、喝点酒,时间长了,他的体重涨了不少,啤酒肚也很明显。
近期,王先生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最开始以为是休息不够,太累了。之后,他又经常出现眼前一过性发黑的情况,甚至半个身子都不听使唤了。
在家人劝说下,医院做了脑CT检查,结果显示脑血管明显堵塞。对医生来说,现在什么年龄都可能得任何病,包括年轻人患血管疾病。
幸好,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了治疗,病后恢复也不错。医生强调了一点:该减肥了!
“中风”多是“吃”出来的,提醒,3类食物要少吃!
第1类:高脂肪类食物
高脂肪类食物,顾名思义,含较高的脂肪类,如油炸类、烧烤类、蛋糕类、含动物油类食物等,这类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脂肪代谢负担,易使体内堆积更多脂肪,诱发肥胖。
而肥胖也会影响脂肪代谢,对血管内脂质代谢也会有影响,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增加,从而增加血栓的形成,还会加速血管硬化的发生。
此外,高脂肪类还有一种被称为“反式脂肪”的成分,这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脂肪酸。
生活中,反式脂肪主要来自氢化油,进入体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也要少吃,如起酥面包、奶油面包、油条、汉堡、月饼、方便面、泡芙、蛋*派、奶油夹心饼、珍珠奶茶等。
第2类:含酒精类饮品
很多人认为,适量饮酒利于心血管健康。实际上,更多的研究表明,不饮酒才是最安全的。也就是说,酒精的安全剂量是0。
适量饮酒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适量”到底是多少?生活中,很多人饮酒都会喝得过量。
这样会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同时会影响血压水平,使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
此外,摄入酒精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负担;同时长期摄入酒精,会使热量摄入过多,诱发肥胖,这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而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氧化减慢,脂肪酸在肝内合成甘油三酯,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不利于血管健康。
第3类:高盐类食物
生活中,很多人偏爱吃咸菜、泡菜,尤其是冬季,但这样容易使盐分摄入超标,对血管健康会有影响。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钠摄入过多会使血压升高,还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
研究表明,吃盐太多,与10.7%的卒中死亡,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密切相关。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减少静息血液流向大脑,会导致认知障碍、痴呆的发生。
“中风”发生前,可能会有“小中风”,出现5种表现要注意!
1,身体出现半身麻木、无力,手拿东西突然脱落;
2,突然说话不利索、流口水,吐字不清,甚至喝水时会呛水;
3,意识模糊,出现眩晕、头痛;
4,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模糊,出现一过性发黑,短时间后自行恢复;
5,步态不稳、记忆出现障碍、一时性遗忘等。
“小中风”的发病机理是局限性脑血流供应减少,所以,表现多为短暂性脑功能丧失,但很快就会恢复,一般是几分钟至几个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对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小中风”的表现,不容忽视,医院查一下,早确诊,早治疗。
确诊“小中风”后,做好以下几件事,更好地保护脑血管!
1,进一步检查
确诊小中风后,应进一步检查,对心脑血管全面系统地检查一次,并化验血脂、血糖、尿酸等,检查眼底,做心电图,测量血压等,避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同时,利于下一步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保证作息规律
确诊小中风后,保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利于身体各个器官得到更好的休息,还可减少脑血管疾病的突发。
最好每天晚上在23点之前入睡,每晚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为宜,不要睡得过多,也不要缺觉。
3,戒烟,远离二手烟
吸烟对血管的损伤非常大。
吸烟和接受二手烟,都会促使机体释放大量的收缩血管的物质,使吸烟者(二手烟者)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易引发卒中。
吸烟还会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使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加强,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病的风险。
据统计,30-60岁人群中脑血管病引起过早死亡有30%是吸烟造成的。
4,合理饮食,均衡搭配
饮食上,最好是营养搭配均衡,吃肉,也要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样能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利于调节血压、血脂。
同时,食用油最好搭配食用,或换着食用,保证不饱和脂肪酸能均衡摄入,这样也利于血管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