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泡芙小方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和结尾
中国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这其中就有汉字这个载体的功劳,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值得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事情。
然而在年,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英国历史学家罗素却在来访中国后,指出中国的汉字存在三大缺陷,会阻碍中国发展,如果当时的中国想要赶超其他国家,就必须优先解决这个三大缺陷!
那么罗素认为中国汉字存在哪三大缺陷?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信息来源:罗素,《中国问题》全译本,学林出版社
罗素访华
罗素这个人非常的优秀,虽然获得的诺贝尔学奖是文学方面的,但是罗素却在数学、哲学、历史学、逻辑学等等方面都有建树。
在年,罗素收到了来自于梁启超以及一些组织的来华邀请,不仅期待他可以在中国进行学术演讲,更希望他能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的思考。
当时的罗素正在苏联访问,但是苏联的发展却和罗素了解的不一样,于是他对当时的中国,这个东方国家产生了兴趣。
因为罗素曾经读过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的作品,比如《老子》。虽然老子的名气在世界上不如孔子,但是罗素反而对老子的哲学理念更感兴趣,尤其是对自然的感受——“顺其自然”。
同样的老子的弟子庄子也让罗素为之着迷,因为他们俩对哲学的态度都是“哲学应该是自由的”,并带一些神秘色彩在里面。
然而对于后来的人把老子的哲学思想发展为追求长生的“巫术”这一点,罗素感到可惜,他觉得老子的学说就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不是什么神秘学。
出于对中国的好奇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罗素答应了邀请,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这次罗素在中国待得时间并不算短,将近10个月之后,除了和中国学者进行了交流,他还去了中国的很多城市。
这次中国之旅让他很是感慨,于是在离开之前,罗素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写成了一本书《中国问题》。
在这本书内,罗素提出了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三大特点,其中针对中国的文字,罗素提出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并且中国想要追上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就必须把三个缺点去改正。
信息来源:中国网,-09-09,《罗素《中国问题》解读(上)》
三大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中国的文字没有字母,是笔画,这样的话学习起来很困难,字母就简单多了。
的确汉字是表意的,除了其他的国家的古文字之外,几乎没有语言再使用表意文字了,汉字成了独一份,也是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
这是因为在创造汉字开始,字都是一幅幅“图画”,比如太阳,就是画一个圆圈,
再在中心点上一个点,非常形象,就算是发展成后来的汉字“日”,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还有的汉字除了能表达意思外,还能表示读音,比如“问”字,“口”来表达“嘴”的意思,
而“门”则是读音,所以汉字不仅仅是表意的,更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
所以汉字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文化,中国文化能传承这么久,
就是因为汉字的存在,换成表意的字母就没有这样的特点和优势了。
罗素也承认这一点,正是汉字让中国文化历久不变,这是欧洲人没有意识过的优点,
然而罗素还是觉得汉字学起来困难,教育成本高,不利于教育的普遍化。
这一点当时的中国人也有人想到的,在19世纪末,为了改变中国落后的状态,当时在新文化运动中,就有人提出了废除汉字的做法,改为注音字母,和西方接轨,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进行扫盲运动。
信息来源:中国知网,赵胜忠."重评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贵州文史丛刊3():3.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觉得中国文化中也存在好的部分,摒弃汉字,就是放弃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比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写下的《施氏食狮史》,全文94字全是一个读音,却是不同的汉字,如果只有读音就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想要教育普遍化,减少文盲的存在,就要进行改革,于是国家不仅推行了拼音字母方案,还进行了文字改革,把汉字简化。
罗素所提出的第二点是汉字无法排序,这在字典等方面就是一种缺陷,甚至导致连排字机都无法使用。
这一点倒是和实际不太相符,中国古代的字典都已经有排序了,只是没有字母那么简单。
比如《康熙字典》里面是按照部首进行第一遍的排序,再按照笔画多少排序,全书一共是12本,每本里面还会按照韵母、声调,音节去对应汉字。即使到了现代,汉字字典也没放弃这种排序法,查找汉字更准确。
至于排字机方面也好解决,只需要有对应的一套字母就能解决,在清朝时一些外国人就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现在这更不是问题。
以前还有外国人笃定中国人无法把汉字装进电脑,后来事实打脸,电脑使用汉字也不是问题。
第三点则是罗素觉得汉字无法准确表达外来的专用名词和科学名词,想要表示还得再造一个词出来,这一点可能是罗素只看到了时代的局限性。
在清朝时期,闭关锁国对一些西洋物品接受程度不高,更别提词汇方面,但是真的要进行翻译,汉字也不成问题。
可以直接音译,比如咖啡、高尔夫,这么去翻译,就算说中文,老外也能懂;
也可以按照意思去翻译,比如黑板、蜜月,这对于中国人懂起来就简单了,即使没见过,也能从字上去猜是什么意思。
更绝的就是两者都翻译出来,音意兼译,“CocaCola”的翻译是“可口可乐”,
发音相近还能同时表达意思,这样的翻译还有“维他命”,所以这一点完全不存在缺陷。
信息来源:光明网,-10-27,《“人人可译”时代到来,翻译如何兼顾本意与诗意》
如果真的说哪一点是缺陷的话,那可能只有第一点了,但是拼音和简化汉字的出现也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能说罗素当时提出的这三代缺陷是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的,不能说是完全不对的。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份,面对如此厉害的文字,作为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让我们的中国文化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资料
罗素,《中国问题》全译本,学林出版社
中国网,-09-09,《罗素《中国问题》解读(上)》
中国知网,赵胜忠."重评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贵州文史丛刊3():3.
光明网,-10-27,《“人人可译”时代到来,翻译如何兼顾本意与诗意》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