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超声引导下脾脏穿刺助力淋巴瘤病理诊断
TUhjnbcbe - 2020/12/2 21:01:00
中药清热解*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33653.html

超声引导下脾脏穿刺-助力淋巴瘤病理诊断

张XX,女,54岁,发现脾脏肿大一月余,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占位约5cm,来我院外科门诊就诊。

血常规及肿瘤标记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略升高,淋巴细胞降低。

肿瘤标记物检测无异常。

于我院行增强CT检查

增强CT扫描所见: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各叶比例正常,肝右叶内见钙化密度小结节,肝内散在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不大,胆囊壁不厚,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胰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脾脏增大,内见多发稍低密度团块影,边界不清,较大者最大截面约10.2cm×8.4cm,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脾周见少量液体影。

双肾上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双肾体积适中,右肾内见低密度灶,直径约0.7cm,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双侧集尿系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肾周脂肪间隙清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胃肠壁未见明显增厚;腹膜后见多发增大淋巴结,较大者短径约1.4cm。右侧胸腔背侧见弧形液性密度影。

诊断:

脾脏增大、多发占位,淋巴瘤?脾周少量积液。

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

肝右叶钙化灶;肝内散在小囊肿。

右肾小囊肿。

右侧胸腔积液。

影像学发现脾脏占位,外科医生建议患者到超声科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进行病理诊断。

首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确认将要穿刺的脾脏肿物的血流情况,超声造影发现脾脏内肿瘤为低增强乏血供肿物。

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

病理结果如下

进行PET-CT检查确认是否有其他部位发病

脾脏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以继发性淋巴瘤多见,约60%以上的恶性淋巴瘤可侵及脾脏,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表现:

脾脏淋巴瘤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上腹部疼痛及肿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等,部分继发性淋巴瘤患者,多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触及包块就诊。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有时患者感觉左上腹疼。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若是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病理特征:

占脾脏恶性肿瘤的首位。脾脏正常组织被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根据其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大类。

诊断:

恶性淋巴瘤除了病理分型很复杂外,同一病理亚型的淋巴瘤患者预后和疗效也不尽相同。现代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强调精准分型。在诊断方面,现代淋巴瘤的诊断不但需要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免疫表型,还要结合分子生物学特点和基因组学及多组学,因此病理学相关指标的诊断非常重要。

病例小结:

从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分型诊断的主要手段。对于淋巴结病灶,应尽可能切除完整淋巴结。对不明原因的脾大患者,以往的诊断过程中在经过大量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应尽早采取脾脏切除以取得诊断学依据。而目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由于具有实时、安全、无放射性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脾脏手术切除而取得病变组织。本病例尽管影像学诊断提示为脾脏内占位为淋巴瘤,但由于外周浅表部位无典型的淋巴结病变而不能取得有效的组织,给分型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既免去了患者脾脏切除的痛苦,又为临床淋巴瘤分型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信息,帮助患者尽早的进入临床治疗阶段。

医生介绍

王鹏医生

中国医院超声科,讲师、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腹部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治疗

主要从事超声引导下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器官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穿刺活检,胸、腹腔等积液和脓肿的置管引流术,以及肝脏肿瘤的消融治疗。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声引导下脾脏穿刺助力淋巴瘤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