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客观认识中医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应有作
TUhjnbcbe - 2021/4/5 0:49:00
春天黑鸭子组合客观认识中医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应有作用这两天群里关于钟院士对中医药看法有一些议论,甚至于争论,我想发表一点看法。一,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自然界作斗争、与人类疾病作斗争、与人类生存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的中医先贤具有高尚的医德,严谨的科学态度,中药防、治疾病是经过超量的临床实践,甚至于先贤们冒着自身的危险亲自尝*而得出的结论。中药常规制剂一般是不用再经过动物试验才能应用。但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将中药超出传统的制剂形式,通过化学提取方式制成粉针、水针剂用于人体,就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包括动物试验,如青藁素治疗疟疾,就是经过上千次试验包括动物试验,证明疗效可靠,*副作用又可控,才用于临床。钟南山院士的说法没有错,对任何人的任何言论,不能断章取又,以偏盖全。二,钟院士知识渊博,德高望重,为全球战胜严重疫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但是,人非圣贤,尤其是在对中医药理论体系了解得不够全面的情况下,提出自己不够全面的观点和看法,是正常的,是允许的,科学本身就存在争议。应当包容、宽容,不应该有偏激、过激的言论。三,中医,西医(药)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文化习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不同,对同一事物、人体、医药等会有不同理解、看法、做法。不仅在医药学方面,在法律、法规等方面也与社会制度、文化可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相关联。西方人往往用“直观”、“微观”的方法去看待、认识事物。如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器官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存在”的。对中医学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认为不存在,是虚幻的,是伪科学。然而,中医学理论就不是这样。首先,阴阳、五行学说不仅是中医学的概念,而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概念。与西方医学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交感神经效应与副交感神经效应等理念一样。学过针灸的同仁都应该知道,中医的经络走向不是一条直线,是拐弯曲折的,如阳明胃经,太阳膀胱经,尤其是少阳胆经。如果不是中医先圣们经过超量的临床摸索或灵感显现是不可能描绘得那么清楚,而且实践证明确有疗效。再则,西方医学用微观的方法去研究、认识人体结构,研究医药、生物等,微观到分子、原子、质子甚至更细。而中医则用宏观、甚至是“模糊”的概念描述、认识人休,用整体辩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等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但是,宏观的不一定就是粗浅的、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例证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多举例。四,中医的一些理论、现象,很难从西医的角度、用西医的方法去理解或解释,但不能就此简单地否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未被人们所知的事物或现象大有所在。我用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可说明,大概在十岁左右,我得了一种病,我们老家叫“搭背”。肿块长在后背,把手臂反过去手正好摸到,所以叫搭背。疼得很,说用西药治不好,其实就是长在背部的”深部脓肿”,当时抗生素很紧张,打三天两天又不能治好,经济又困难,不允许多天用药。离我家五、六里路有一个人很用很简单的中药,通过口服引起腹泻,将脓液拉出去就可以治愈。我记忆也只有三、四味中药,加起来也一两左右,用锤子将中药砸碎,用水和一和,再反复锤成馍头剂子那样,再摘成*豆大小药丸。到晚上慢慢服下。其结果是:晚上服下后,约半小时开始拉肚子,开始还有大便,后来就拉脓血,直至*水,一夜拉子十四、五次。怕止不住引起脱水危急生命,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红米熬水喝,一喝即止。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肿块没有了,也不疼了。中医同仁都知道,要说是肠痈(急性兰尾炎),可以用“逐瘀汤”系列内服起到很好的疗效,因为肿块就长在腹腔,长在大肠里,通过拉肚子将脓液拉出去达到消炎的作用完全可以理解。而长在背部肌肉里的肿块怎么能通过肠道排出去?这不是天方夜潭吗?所以说,中医的一些理论、疗法、现象,不能完全用西医的理念去思维。不能用西医的理论限制中医药的存在和发展。五,客观认识,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为全人类造福。所谓“中西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病人到医生那里去看病,你用几种西药,又用几味或几种中成药(包括中药针剂),就算是中西医结合了。事实上,我所理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将中医、西医两种理论融会贯通,既用现代医学(西医)的检查、诊断、治疗(手术)方法;又用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去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中医的辩证方法有很多,诊断上有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等,治疗用药的辩证方法就更多。在临床应用上,必须将西医的“症状”与中医的“证型”有机联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中西医(药)最佳的疗效。我本人是中西医结合医生,擅长用“中医辩证”西医用药的方法治疗一些病证。例如,我见到一位气虚卫表不固的感冒病人,西医用解热镇痛的感冒药越治病人越出冷汗,几天不好,而且越来越重。因为我在巡回医疗,身边没有中药,就计上心来,用药箱里常用的三种西药片组合,包成三包,病人服下一包就不出冷汗了,而身上热呼呼的,好受,服三次就好了。这三种药中,其中一个药还是利用了其“副作用”起到了中医药理论里面的“君药”作用。我在治疗因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支气管炎发热等疾病中,除了用阿奇霉素外,还根据发热的不同表现,加用不同种类的中药清热解*注射剂,疗效显著,十几年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再如,我根据中医“利小便实大便”的理论,用三、四种西医研成粉,治疗一种证型的腹泻,尤其是小儿腹泻,屡收到奇效,而且写成“论文”。我记得在论文答辩时,主考官说,病人已经腹泻脱水了,你再用利水药不是加重脱水引起电介质失衡吗?我说中医理论不是这样理解的,中医辩证中的脾虚湿盛型或寒湿困脾引起的水样腹泻,往往小便很少,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体内水液已不循常道通过小便排体外,而通过肠道向外排泄。就像地震山体滑坡引起堰塞湖一样,正常水道被堵,水就会从旁道流出淹没农田,只有将堵塞的泥沙清理掉,水流由正常渠道流走,农田才能恢复正常。主考官说,早知道你的论文是中医理论,找一个中医专家来就好了。当然了,中医专家一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还会大加赞扬。以上事例说明,对待任何人、任何言论、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前提条件等因素,要用客观的,中医辩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理解,去处理,才能和谐共鸣。由于赶时间节点,没来得及去翻书考证,随想随写随改,有些观点、理论粗浅得很,请谅解。还可能有拉字、错别字,请指正。供参考。作者:春风吹又生年4月7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观认识中医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应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