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幽门螺旋杆菌也会导致胃癌
TUhjnbcbe - 2021/4/28 22:17:00
白癜风哪治得好 http://m.39.net/pf/a_4610495.html

大家一听幽门螺旋杆菌似乎并不熟悉,但一听到胃癌是不是心里有些惧怕呢?目前来说,幽门螺杆菌(HP)是造成胃癌的最主要元凶之一。有数据表明,年在我国因胃癌去世的人达到49.8万人,几乎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所以,重视HP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刻不容缓。

那么,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

细菌主要经口传播,一旦感染几乎不能自愈,目前已被认定为感染性疾病。

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大约15%-20%的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溃疡,大约5%-1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不到1%的患者可出现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尤其对于胃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如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有胃癌家族史、有不良生活嗜好等)。

幽门螺杆菌从定居在胃黏膜至进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经历五个阶段,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四个阶段有机会消除或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第一阶段为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定居在胃黏膜,通过产氨与空泡*素、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引起胃黏膜损伤。在病程初期,胃黏膜损害位于浅层,称为浅表性胃炎。

第二阶段为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患者病变由浅入深扩展,胃黏膜萎缩变薄,大约5%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出现胃黏膜萎缩。

第三阶段为肠上皮化生。

在胃黏膜萎缩病变的基础上,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出现与肠黏膜相似的组织时,这种病理改变称为肠上皮化生,这种病变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第四阶段为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

第五阶段为胃癌。

大多数胃癌,多为由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模式发生而来的胃肠型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还是非常高的,它带来的隐患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平时在做健康检查时,一定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幽门螺旋杆菌也会导致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