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临床经验擅长刺血精于选穴
TUhjnbcbe - 2021/7/9 11:38:00

开拓刺血疗法的治病范围

杨氏擅长刺血疗法,认为刺血法具有解表发汗,泻热解*,消瘀去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养血活血的作用,尤其对某些急危重证,痒麻顽疾,更具神效。杨氏在临床常将刺血法应用于中风、高血压、流感、*疸性肝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癫痫、疟疾、扁桃体炎及脓肿、口腔溃疡、麻风、哮喘等三十多种疾病。方法有:①点刺术: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对准应刺部位,以稳、准、快的手法刺破皮肤,深约半分至一分,挤出血液0.5?1ml,病情笃重者,可出血2?3ml。③锥刺术: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直入直出,深约半寸,主要用于病灶较深或肌肉丰厚处穴位放血,出血1ml左右。

如杨氏治火眼案:病人刘XX,男,14岁,两眼红肿胀痛4日。诊视可见两目红肿如桃,羞明流泪,眼眵堆积,白睛血丝缕缕,疼痛剧烈,眼眶及头额胀痛,伴身恶寒发热。杨氏即选睛明、耳尖、太阳三穴,睛明深刺,使针感遍及眼区,太阳、耳尖均用粗毫针点刺放血,每穴出血0.5ml。治疗后当天肿痛大减,二次治疗,痊愈。(睛明穴深刺当慎,放血更应慎用——编者按。)

杨氏运用刺血疗法,强调选方配穴,举例以示其应用:

01

中风闭证

治以启闭开窍,平肝熄风。取穴:急刺五心,即百会(顶心)、劳宫(二手心)、涌泉(二足心);重症可配人中、十二井、十宣、合谷、太冲;如身现红点,刺曲泽、委中出血以泻热。

02

急性吐泻

治以清热化湿、调中降逆。取穴:十宣、委中、曲泽、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足三里、中脘、内关、承山锥刺之。

03

气营高热

治以清热泻火、凉血醒神。取穴:百会、攒竹、太阳、耳尖、人中、十二井点刺出血;尺泽、委中锥刺放血;大椎至长强每节宜刺之,常获速效。

04

肢端麻木

治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取穴:合谷、太冲、四缝、八风、八邪、外关、阳陵泉、十二井,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配合,随证选用。局部麻木者可用梅花针散刺出血,加拔火罐。

05

顽癣痒疾

治以散风止痒、养血润燥。取穴:曲池、血海、合谷、神门、三阴交、内关刺血,局部以梅花针散刺出血加用棉灸,亦可局部散刺加拔火罐。发于肘、腘者,加尺泽、委中刺血,泻热止痒;发于掌中者,加刺少府、劳宫、清热润燥

06

实证哮喘

治以清热、发汗、定喘。取穴:十宣、委中、尺泽、膻中、天突、人中、少商、商阳刺血;大椎、定喘、太渊针后加拔罐,使之出血1-1.5ml。

07

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

治以清热退痕,凉血解*。取穴:大椎、至阳、肝俞、胆俞、中冲、十宣、太冲、腕骨急刺出血,每穴可出血0.5ml以上。

选穴求功专,配方守法度

擅用特定穴:杨氏常依病情而选用特定穴,如急症热病,顽痒麻木,常选各经井穴刺血,具醒神、泻热、通络之效;胃肠病则多选下合穴、募穴及腑会之穴,使气机通利,升降有司;五脏疾病则以各经原穴,背俞和络穴,久病配伍郄穴,主补益脏腑元真之气,通利经隧。杨氏遵汪石山“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之旨。认为随经取穴,远近配伍,是针灸正统派治疗学的重要原则。

值得提及,杨氏善用交经八穴和天星十二诀,常以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内关、公孙、外关、后溪、申脉、照海、临泣等穴,采用较为别致的配穴法(见下文),遍治临床各科疾病。杨氏常谓:以上十九穴,是针灸临床常用重要腧穴。天星十二诀,分布于人体七条大脉之上,能通十二经脉,所谓“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二決”,是调节脏腑气机的要穴;交经八穴,则属正经而通奇脉,调阴阳,平脏腑,和气血,穴力宏深。经历代医家长期实践检验,证明其确有良效,大有提倡推广之必要。

担截配穴法:金代著名针灸家马丹阳在《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提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明代汪机云:“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或两手足各一穴也。”较为中肯。杨氏认为担截法是一种上下单双配穴方法,临床上有三种应用:

①天星十二诀配穴法:如牙痛取双侧合谷为担刺法,一侧合谷为截刺法;小儿急惊风取上肢双侧合谷,配以下肢一侧太冲,则为上担下截配穴。

②交经八穴配穴法:如心胸胃病取上肢双侧内关,配下肢一侧公孙,是为上担下截配穴法;颈项强痛取下肢双侧申脉,配上肢一侧后溪,此则上截下担配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经验擅长刺血精于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