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群体发病引发
TUhjnbcbe - 2021/7/25 16:47:00

年10月14日,江苏师范大学官方发布说明,年8月21日至年10月12日期间,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陆续发现在校学生肺结核病例22例。目前,22例患者已休学进行规范性治疗。

年10月14日,WHO正式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结核病年度报告。中国新发患者数约占全球的8.4%,约83.3万,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1]。

结核病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性杀手,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最常影响肺部,当结核病患者将细菌排入空气时,例如通过咳嗽,结核病就可以传播。

卡介苗(BCG)是目前唯一应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主要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BCG可使发生结核病的危险降低50~80%。此外,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存在保护作用。

接种BCG保护作用一般可持续15年,复种BCG常没有额外的保护作用。尽管接种BCG安全可靠,但某些患儿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每个儿科医生都应该熟悉并重视它常见、严重异常反应及其处理。

BCG接种2~3周后,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平均直径10mm左右)、红肿、化脓(可自行破溃),约6~12周后愈合出现结痂,结痂脱落后在局部形成永久性小瘢痕,即为卡疤。

BCG接种后至出现卡疤约历时2~3个月,一般不会出现全身反应,少数可出现接种同侧腋下淋巴结轻微肿大,但直径不会超过10mm,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

1接种部位脓肿局部脓肿是指BCG接种后局部脓肿直径超过1cm,且愈合时间超过12周[3]。对于BCG接种部位的局部脓肿,以观察为主,且一般不留有瘢痕。

处理:可以挑破脓肿,吸尽脓液后,将一片异烟肼研成粉末,加入红霉素眼膏中涂抹脓肿处。

2淋巴结炎淋巴结炎分为单纯性(或非化脓性)淋巴结炎以及化脓性淋巴结炎两种类型。关于淋巴结炎有国内和国外诊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处理:对于化脓性淋巴结炎,行脓肿抽吸;而脓肿抽吸失败或局部形成囊性分割,手术切除。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必要时联合利福平)。

3皮疹及皮肤损害BCG皮肤损害,多发生于BCG接种后10天~2个月之间。皮肤损害种类很多,包括狼疮样皮疹、肉芽肿延迟形成、免疫缺陷中皮肤BCG感染、前胸部肿块、川崎病期间BCG接种部位溃疡、固定性药物皮疹等,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常散在性分布,可见于头面、四肢、躯干等各处;结节数目不多,一般为3~5个,分批出现;初起时常与表皮色相同稻米粒大小,而后逐渐增大变红至*豆大小圆形、不痛不痒结节;结节随治疗逐渐变小表皮颜色变浅。

处理:皮肤结核经全身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方案,6~8个月后皮疹完全消退;迟发肉芽肿可行刮除治疗,一般无复发迹象;对于川崎病所致结核疹,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的应用可使皮疹完全消退。

4播散性卡介菌病BCG接种后播散性卡介菌病是一种致死性并发症,通常出现于存在免疫缺陷的患儿中。

播散性卡介菌病临床诊断标准:患儿接种BCG后,根据相关部位的影像、B超特征,或相关部位检查病理结果,或分泌物、痰或胃液涂片抗酸色,或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存在包括肺和纵隔淋巴结、腹腔淋巴结、以及各组织器官等至少1处的远处结核感染的证据。

同时满足病原学诊断标准,即首先对局部和播散部位标本进行培养,以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卡介菌在内多种分枝杆菌);基因检测患儿有免疫缺陷,即可证实全身播散病灶为卡介菌感染所致[6]。

治疗:主要是全身抗结核治疗及对症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和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治疗、对症治疗等。免疫缺陷患儿,应避免接种BCG。

5骨髓炎BCG接种继发的骨髓炎多为长骨骨骺或干骺端受累,周围骨骼受累程度高于中轴骨骼。诊断较为困难,症状表现早期常不典型,出现典型症状时方可做出诊断。当出现骨骼轻微的疼痛、骨及软组织过度肿胀伴有局部轻微的压痛和皮温增高等症状时应高度注意。骨平片、磁共振成像、CT等有时需选择性进行,其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变伴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确诊常常需要细菌学和病理学证实。

处理:需要和相关科室如外科通力合作,决定是全身性抗结核治疗,还是需外科手术处理后抗结核处理。

6诱发疾病如银屑病、过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休克等等。

处理:主要对症,必要时进行抗结核治疗。

总之,接种卡介苗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反应,深入了解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是我们临床医师应重视的问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也可能防止或减少各种异常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另外,从WHO的报告中我们也看出,卡介苗保护效力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新疫苗的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1
查看完整版本: 群体发病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