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曙光乍现丨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克罗恩
TUhjnbcbe - 2022/7/14 17:12:00
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克罗恩病肠道狭窄:I-II期研究获得积极结果

文献来源:JCrohnsColitis.Mar14;16(3):-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既往的观点与实践:

肠管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BD]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克罗恩病[CD]),会导致肠腔狭窄和肠梗阻。

肠腔狭窄的治疗手段比较有限,通常选择肠道切除或狭窄成形手术,此外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EBD]治疗。

但目前的研究显示,最初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的患者,后续仍需要多次扩张或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似乎对肠腔狭窄的效果有限。有研究显示内镜下球囊扩张[EBD]后,在狭窄部位注射激素或抗-TNF药物,并没有显著后续的治疗结果。

CD的纤维化狭窄通常是慢性炎症导致的结果,最近越来越认识到,抗炎药物本身不足以控制或逆转CD纤维化。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狭窄肠段局部注射抗炎药物没有明显的获益。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很强的抗炎和抗纤维化特性,理论上可能会改善CD狭窄部位的炎症和纤维化,但之前从未进行过局部注射治疗。

因此,有必要评估MSC局部注射治疗CD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存在的问题:

CD肠道纤维化和狭窄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逆的,具有很高的治疗难度。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特性,可能成为CD狭窄的潜在治疗方法。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一项I-II期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纳入肠道狭窄的CD患者,要求狭窄长度小于5cm但内镜无法通过。

使用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MSC,内镜下注射到狭窄病变部位的4个象限。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评估不良事件和临床评分。在基线、第12周和第48周进行内镜和磁共振肠造影检查。

CD狭窄的主要疗效判断标准,是MSC治疗后第12周狭窄完全解决[肠镜可以通过]或部分解决[肠腔直径增加]。

次要疗效标准,是MSC治疗后第48周的狭窄评估,和第12-48周临床评分的变化。

研究共纳入10名CD患者进行了11次内镜下MSC局部注射,其中3处原发性狭窄和7处吻合口狭窄(其中一处狭窄注射了两次MSC)。

1.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内镜下MSC注射是安全的,没有发现直接的副作用。整个随访期间中无患者出现脓肿或瘘管。

5例患者报告了住院治疗,包括:1例因疾病突然发作,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1例接受手术)。1名患者诊断出基底细胞癌[治疗后第24周],随后被完全切除。

2.疗效

内镜下MSC局部注射12周后,5名患者肠道狭窄消退,其中2例患者狭窄完全消退,3名患者狭窄部分消退。1例患者由于准备不足未测量狭窄处肠腔直径。

随着时间推移11次MSC注射后,7例患者接受了第48周的重新评估(其余3例患者1例手术,1例内镜扩张两次,1例失访),其中4名患者狭窄完全消退。

下图可以直观显示第0周、第12周和第48周狭窄部位的肠腔直径、CD阻塞评分和狭窄近端肠道扩张的变化。

两名内镜应答的患者,磁共振肠造影T2显示黏膜下水肿消失。

总之,这项研究提示肠道狭窄处局部注射MSCs治疗狭窄型CD,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很可能存在潜在获益。

启示和影响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静脉或局部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CD肛周瘘管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项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探索,评估了局部间充质干细胞(MSC)注射治疗CD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狭窄处局部MSC注射在短期内耐受性良好,未报告肠穿孔、脓肿或新发腹腔内瘘等并发症。

部分CD狭窄患者在局部MSC注射后报告了肠梗阻,可能与MSC注射后疗效不足有关。

在没有对照组的情况下,本研究难以评估MSC局部注射治疗CD狭窄的疗效。主要是不能排除在某些患者肠腔直径增加是否与CD药物治疗有关。

然而,这项研究评估了24至48周是否需要再次干预[球囊扩张或手术],这被认为评价CD狭窄的疗效是合适的,只有2名患者[20%]需要进一步的内镜或手术干预。

这实际上与内镜下球囊扩张(EBD)治疗CD狭窄的效果非常接近,因此MSC局部注射对于有症状的CD狭窄的疗效,的确令人鼓舞。

内镜下球囊扩张(EBD),意味要机械拉伸和撕裂富含胶原蛋白的纤维组织,可能造成炎症、水肿、进一步纤维化和瘢痕组织形成,导致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因此内镜下球囊扩张(EBD)和MSCs局部注射联合治疗可能是有益的,可以防止再次形成瘢痕。

事实上,除了已知的抗炎特性外,MSCs还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包括释放抗纤维化分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在动物模型中,已观察到MSC培养上清可预防食管和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具有抑制炎性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纤维积累和固有肌层生长的作用。

最近,在小鼠肠道炎症模型中,也观察到MSC对于CD相关肠纤维化预防或治疗的作用。

虽然用MSCs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抑制纤维化蛋白的表达以及纤维化组织的积累,但使用MSCs作为治疗性治疗可以逆转已建立的肠道纤维化。

在小鼠中,MSC可以下调纤维化因子[如IL-1β、IL-6和IL-13]的分泌,并上调抗纤维化因子[如IL-10]分泌,降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肠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来源],并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CD肠纤维化相关最重要信号通路],这使MSC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CD狭窄辅助治疗方案。

总之,这项研究显示但在内镜无法通过CD肠腔狭窄处局部注射MSC,在短期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内镜下球囊扩张(EBD)与MSC局部注射相结合,可能为CD肠道狭窄和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疗法。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曙光乍现丨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克罗恩